县域医疗崛起 建设独立检验中心成为硬指标

2018-05-21

近五年来,每年都有50个以上的政策文件涉及基层医疗,而在众多的文件中,对基层影响最大的政策就是分级诊疗制度。从卫健委组建后,以大健康理念推行的卫生体制改革,也将加速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推行。


其实医疗改革的政策都是相互协同的,而政策叠加后产生的效果往往会更深远,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来说就有两大政策与其相辅相成。到2020年,家庭医生签约要全覆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医联体建设也要覆盖到所有公立医院。

可以说,到2020年,把患者留在基层的基本框架是搭建好了。可能很多人说基层能不能接住呢?其实只要国家加大人才、设备的供给,到2020年这些目标还是可以实现的。

为了实现患者能在县域内自由流动,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源共享的问题,基层医院的常规生化的检验能力薄弱,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所以国家在医联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已经提出要在医联体内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

近年来,从各省市的政策上来看,整合医联体内的影像、检验、病理、心电诊断等优势资源,建立独立中心,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实现医联体内服务供给一体化、医疗质量质控同质化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经是每个医联体的硬性任务了。

检验、影像、病理等资源从科室变为独立中心(独立医疗机构),已经不是未来的事情了,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也是医疗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我国在临床检验项目中,95%的检验业务仍在医院检验科完成,仅有5%左右的检验项目被第三方检验机构承接。而美国第三方检验机构市场占有率超过60%,市场集中度很高。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独立实验室已经占据临床检验市场的1/3。

目前,我国医院主导检验的模式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检验的发展从科室逐步转移到独立检验中心,也是医联体建设的需求。